廢舊手機何去何從
日期:2013-05-08 點擊率:4785次
隨著手機用戶爆發式的增長以及手機更新換代步伐的加快,人們更換手機的頻率也越來越快,有的人甚至幾個月就換一次新手機。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愉悅時,廢舊手機數量也越來越多,那么到底該如何處理這些廢舊手機呢,讓人很是煩惱。就此,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廢舊手機成“雞肋”
“這已經是我換的第7部手機了?!笔忻裢跖窟叞淹孀约盒沦I的iphone5,邊對記者說道。據王女士介紹,她從2001年開始使用手機,最早用的是摩托羅拉手機,后來流行翻蓋手機,她又更換了翻蓋手機。然后就出現了滑蓋手機、觸屏手機、智能手機,她一樣都沒錯過,至今已更換了7部手機。而替換下來的舊手機除了給父母用外,其余的都低價出售給了手機回收店。但說起手機回收價格,王女士卻唏噓不已:“兩三千塊錢買的手機自己只用了兩三年,等到再轉賣給回收店時,只能得到一二百塊錢?!?/span>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類似王女士這樣擁有7部廢舊手機的市民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市民擁有十幾部廢舊手機。市民林先生說:“從一開始流行的摩托羅拉、諾基亞,到國產的酷派、華為,然后是當下流行的蘋果、三星,都用過。淘汰下來的手機,好點的就送給親戚了,不太好的就放家里‘收藏’著,還有一兩部壞掉的就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了?!?/span>
記者隨機采訪的市民中,大多數市民平均2年半就更換一次手機。用過的廢舊手機除丟失外,去向大致分為:閑置在家(不知該如何處理、不想處理或想留作紀念)、送人、低價賣給二手市場。廢舊手機儼然成了“雞肋”,“存之無用,棄之可惜”。
廢舊手機處理不當存隱患
據相關資料顯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全球手機用戶超過50億戶,其中,我國手機用戶就超過11億戶,普及率達81%。而隨著手機的普及以及手機機型更新換代加快,有些電子發燒友甚至新買的手機還沒用幾個月就換新款,人手幾部手機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我們在享受高科技帶來愉悅的同時,也面臨著“電子垃圾”的挑戰。
有研究表明,一塊廢舊手機電池的污染量,相當于100塊普通干電池,可污染6萬升水,足夠裝滿3個標準游泳池。舊手機和電池里面含有的鉛、汞、鎘等有毒重金屬成分極難自然降解,如果被填埋處理,就會直接污染土壤及地下水;而如果被簡單焚燒,其產生的氣體會污染空氣,致人中毒,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記者隨機采訪一些市民問及是否清楚廢舊手機會對環境及人體產生危害時,有的市民表示雖然知道一些,但是并沒太在意;“都不用放在家還有危害???”還有的市民則根本不知道廢舊手機存有危害……
建立規范廢舊手機回收機制
近些年來,出于對環境保護的考慮,電子垃圾也日漸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目前,國內關于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制度與現狀并不容樂觀,在2011年起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實施范圍覆蓋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空調和電腦等,但手機尚不在此行列?!凹译姸伎梢砸耘f換新,手機為什么不可以?”采訪中,不少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換下來的手機掉價嚴重,而丟棄掉一則很是可惜,再者也會污染環境。如果政府或者廠家能夠出臺一些手機以舊換新的政策,對于消費者來說將是一大好事。
有的市民則建議,可借鑒國外廢舊手機回收利用模式與技術,讓“電子垃圾”變“廢”為寶。例如,在英國,手機回收公司對部分回收的廢舊手機進行翻新再利用,對于無翻新價值的手機,回收公司則進行拆卸。先將含金屬的塑料部分送往設在瑞典的一家專門加工廠燃燒,產生的熱能用于當地農村供暖。燃燒后,手機中含有的少量鉑、金、銀、銅等金屬材料被提取,送往專業公司處理后再利用。純塑料部分則被壓碎,用于制造道路交通標志牌、玩具等。手機電池被送往法國一家專門工廠處理,鋰和鎳被回收利用,如鎳可用來制煎鍋、熨斗和新電池……我國應盡快制定廢舊手機等電子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引導市場建立完整的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產業鏈,對電子產品統一回收再利用,避免了電子產品零件中重金屬元素的污染,實現良性循環。另外,規范廢舊手機的回收處理體系,盡快清除這個產業鏈中沒有資質的小作坊,建立有效監管體系,減少環境污染等。